赛辰联系方式
收缩
  • 400-004-1069
  • 测试专线

  • 9:00-12:00
  • 13:30-18:00
服务领域

《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广州经开区第一,青岛经开区第二,昆山经开区第三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在新一轮针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放管服等改革下,各地的经开区如何再次起到示范作用?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新型城镇化提速和经开区自身模式亟待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营商环境的改善如何帮助各地经开区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占全国10%左右,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占20%左右,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开区对地方经济贡献更大,有的达到了当地生产总值的六成。《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提出,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如何看待全国各经济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水平?各个经开区营商环境有什么短板?821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京东数字科技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报告以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为基础,对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 为地方经开区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指标体系,为经开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预判分析。

从测算结果看,2019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报告认为,经开区可通过AI、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促进园区产业聚集,提升园区营商环境。比如京东城市的AI+产业发展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数字网关技术打破各委办局的数据壁垒,让海量多维数据实现高效对话,以此针对财政管理部门、投资招商管理部门、经济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保管理部门等,提供AI+财政划拨、AI+招商引资、AI+企业扶持、AI+人才引进等“AI+”解决方案。比如针对投资招商部门,“AI+产业发展综合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当地营商环境、明确招商方向、评估招商效果,以及对招商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和政府投资的有效性。

一、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第一,青岛第二,昆山第三

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标有6个分项指标,分别是软环境权重30%,基础设施权重10%,生态环境权重10%,商务成本权重20%,社会服务权重10%,市场容量权重20%

从测算结果看,2019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经开区营商环境情况看,长三角、珠三角的营商环境水平最高,营商环境指数前10名中珠三角占2个,长三角占4个。京津冀的经开区营商环境水平比较靠后,无一进入前十名。


二、软环境指数:青岛经开区、西安经开区、成都经开区、广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位居前五

软环境指标分为5个三级指标,即市场主体和人口的数量,市场主体和人口的增速,内外资利用情况,税负情况,社会信用。其中市场主体和人口数量指标,分为企业数量、快递数、常住人口数三个指标,各占1/3权重。市场主体和人口增速指标,分为快递增速、企业增速、快递用户增速、人口增速四个指标,各占25%权重。内外资利用情况,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资使用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资投资增速,各占25%权重。税负情况使用一般预算收入与GDP比值。


2.1二三线城市企业增长快,西安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长沙经开区企业增速位居前三

从开发区的企业数量增速看,西安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合肥经开区,杭州经开区的增速高,但是一线城市北京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的企业数量增速在全国靠后,这与这些地区低附加值产业面临退出疏解压力,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再出发的新形势有关。

从经开区企业数量看,昆山经开区、南京江宁经开区、青岛经开区、苏州经开区,哈尔滨经开区,位居前五名。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广州经开区、南京经开区、芜湖经开区、北京经开区、上海金桥经开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最后几名。

三、基础设施指数:烟台经开区、长春经开区、淮安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交通投资有增长空间

本报告也对经开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测算,包括经开区高铁便利度(用高铁站距离经开区的最近距离)、经开区物流所用的时间等。

一线城市经开区基础设施水平具有绝对的优势。一线城市5大经开区位居全国30个国家级经开区前五名。其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居第一,该地拥有全国唯一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多个交通模式有效衔接的优势。

基础设施指数在全国排名靠后的有烟台、长春、淮安、连云港经开区等。这些一般都不是全国综合枢纽城市。未来,这些城市在多个交通领域需要加快投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