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稳增长,珠海打出政策组合拳。近日,市政府在印发《关于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迅速制定出台重点行业近期稳增长政策措施等7个配套文件,围绕进一步发挥投资作用、稳定制造业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强化金融扶持、加大招工稳岗扶持、加强招商引资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施策,推动形成“1+7”稳增长政策合力,力争经济运行尽快步入正常轨道。
面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场“大考”,2月5日,市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暖企十条”,从劳动用工、融资信贷、科技创新等十个方面着手,与中小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2月17日,珠海支持企业力度再加码,推出“复工复产十条”,包括做好复工复产前置工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等十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各类企业安全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打好“组合拳”,下好“先手棋”,稳增长的珠海强音逐步释放。3月11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从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抓产业等方面提出11项具体举措,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市发展改革局统筹协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和市金融局等部门,分别牵头制定《珠海市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关于应对疫情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政策措施》《珠海市支持企业复工用工稳岗若干措施》《珠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员工到岗专项政策措施的通知》《珠海市关于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珠海市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应对疫情加强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动工投产若干措施》等7个配套文件,着力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立体化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稳投资就是稳信心。为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支撑作用,《珠海市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的若干措施》提出20条政策措施,包括通过简化夜间施工许可办理、放宽施工车辆交通管制等为项目建设提速创造条件;扩大对建设单位稳岗补贴、招工补贴范围,对通过实名制管理核实的建筑工人给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补贴;鼓励项目建设单位加快进度,对达到任务目标要求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给予建设单位管理费的3%-5%奖励,力争投资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稳增长要坚持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为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珠海市关于应对疫情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政策措施》在珠海市支持实体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码。一方面,加大对小升规企业扶持力度,确保年内新增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励工业投资,对符合规定的项目实际负责人给予最高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同时,珠海市将研究出台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的政策措施,力争全年完成建设2500座以上的5G基站,实现乡镇以上区域普遍覆盖。针对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中诉求较集中的招工用工难问题,《珠海市支持企业复工用工稳岗若干措施》在落实“暖企十条”、“复工复产十条”的基础上,着重支持企业引进新劳动力。其中,对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在疫情防控期间新招用员工的企业,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企业招用本市户籍就业困难人员的,增加每人每月500元的补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工作站在3月期间引进市外劳动力的,均给予每人1000元的补贴。同时,对学校输送(或企业引进)的重点劳动力,出台实施时间更长(到年底)、标准更高(6月底前每月1000元、最高每人2000元)的补贴政策。

激发消费潜力,同样是稳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在学习借鉴北上广深等城市先进经验基础上,《珠海市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提出了18条清晰有力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对商贸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000万元到1亿元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增长1亿元(含)以上的,每增长1亿元奖励50万元,最高可奖励200万元;对特色商业街区(步行街、美食街)改造提升,最高可奖励200万元;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对深夜营业时间和夜间营业额达到一定条件的经营主体,按年度夜间营业成本20%给予资金支持;促进汽车和家电消费,对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并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家电销售企业,每家给予奖励20万元。
让更多金融“活水”润泽企业,经济增长才更有后劲和活力。为缓解疫情导致的企业资金压力,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要作用,此次出台的《珠海市关于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十九条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政策,提出将全力落实“银证保”各项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复工复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据介绍,珠海市还将设立约1亿元的复工复产专项资金,运用市财政资金对珠海市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票据贴现费用补贴和融资再担保风险分担支持。